透过 Skype 网络拨号,当 HSBC UK 的 Tel Line MOBA 以冰冷的机械语言询问是否需要录入 Voice ID 时,我犹豫再三,在心里默数 MOBA 的读秒。几乎直到最后一刻,才像迫于形势一般的按下 Virtual Board 上的数字键。
短暂的等待过后,MOBA 的声音再度响起:
… Please say ”My voice is my password.” after the tone.

Touch ID、Face ID —— 这些是苹果带给我的人体生物认证相关技术的初体验。
而当真正回想起这两项技术在 WWDC 上登场的场景,虽然记忆早已经模糊,但仍能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穿越时空的兴奋感。这也是为什么当 Voice ID 出现在 HSBC UK 的电话热线中时,我隐约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时代的又一个轮回。
_
回到 Voice ID 这个技术本身。
Voice ID 的采样会让客户连续几次说出相同的话,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提取客户声音中的物理和行为特征,如声道形状、发音速度、语调和重音等。一般而言,声波系统会采集录音中的 100 个特征,生成唯一的声纹档案,这些声音包括客户的声带形状、鼻腔和口腔大小形状,以及说话的行为特征等。
Voice ID 其实并非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早在很多年前,微信就已经通过采集用户的声音波形来进行微信登录。但不同于 HSBC 的 Voice ID,微信的认证方式可以说是十分的扭曲你需要控制发音的清晰程度和语速,机械般的读出一长串的随机数字
槽点多得狗听了都摇头。
事实也证明 —— 声纹技术完全不适合需要频繁登录的场景。以及,在合适的使用场景下,我们需要用一种更加方便的声纹认证方式。
所以,HSBC 给出的答案是:
“My Voice is My Password.”
_
区别于使用设备自带的生物技术登录账户,HSBC 把 Voice ID 嵌入到了自己的 Voice Driven 系统,脱离依赖用户的设备,并只有进行电话理财时才支持用 Voice ID 做身份认证。认证的方式很简单:你只需要用最熟悉,最平常的语调音量说出 “My voice is my password.” 这句话
颇有种 “我就是我” 的自信感。
_
最后,Voice ID 的安全性。
据 HSBC 的官方 News Room 称,自 Voice ID 上线以来,HSBC 已经阻止了 2.08 亿英镑的电话诈骗。
而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制作模仿声音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这大概也是我在初次设置 Voice ID 时,潜意识里带有的不安的来源。好在 AI 归根到底还是留有 AI 的痕迹,Voice ID 可以通过神经声码器伪影分辨出真假。

参考来源